打造測繪發展新引擎 測繪科技成果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緊緊圍繞改革創新發展大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把科技創新擺在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團結帶領全國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同心戮力,砥礪前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黨中央、國務院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前所未有,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初具規模,衛星遙感和衛星定位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對于事業發展的支撐能力與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國際測繪地理信息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
JX5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發布
十八大以來,國家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創新驅動發展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狠下功夫,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需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的政策、條件、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一是設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創造良好條件。積極爭取科技部、財政部的支持,設立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累計獲得國家經費投入支持超2.4億元,極大地支撐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創新,其中很多成果在基礎測繪、地理國情普查、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以及海洋測繪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找準方向,做好行業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任務進行系統部署。全面查找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的瓶頸與短板,深入剖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形成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情況報告。規劃的出臺與短板的查找,是國家局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對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科技創新對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切實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體制改革。主動適應新常態和雙創要求,落實《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印發《關于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意見》和各單位任務分工,體現了國家局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為做好測繪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印發了《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技術大綱》,指導全國推進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四是持續推進協同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招商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資本鏈的結合,推進政府部門和企業深化合作,在衛星測繪、全球“一張圖”、海洋測繪、位置服務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合作,打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協同創新環境。
科技自主創新亮點紛呈
國家局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大力實施“科技興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局大力推動核心及自主技術攻關。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開展了300多項國家級科技項目、800余項省部級科技項目研究,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超過14億元,比“十一五”增加40%左右,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一是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初步建成。自主研發了基于云計算的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等一批先進的國產測繪軟硬件裝備,開展了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建設,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生產效率較以往提高了5至10倍,有效解決了快速按需出圖和大范圍快速更新這一難題。二是測繪衛星雙星組網,數據獲取能力大幅提升。資源三號01、02號立體測繪衛星相繼成功發射,測繪衛星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填補了我國衛星立體測圖領域的空白,我國地理信息空間信息自主獲取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標志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精度衛星立體測繪成套技術的國家之一。三是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成功研制,實現引領國際發展。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完成了兩期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被國際同行評價為“對地觀測與地理信息共享領域的里程碑成就”,在關鍵技術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從“跟蹤模仿”向“引領國際發展”的跨越。四是自主研發技術裝備日益成熟,有力打破國外壟斷。自主裝備研制取得很大突破,自主研發了SWDC系列數字航攝儀、大面陣大重疊度航空數碼相機、機載激光雷達系統、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低空無人飛行器航空攝影系統等裝備,并快速取代了長期壟斷市場的進口產品,對于發展民族產業,保障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主權、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五是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優秀團隊不斷涌現。5年來,多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得到國家認可,共有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成果獲二等獎,5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多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團隊分獲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創新爭先獎等殊榮。這些榮譽,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在國家總體創新鏈條中的地位,激發了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六是科技創新帶動引領作用不斷凸顯。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來,僅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內形成科技成果就多達上千項,通過中試轉化并在生產中得到成功應用的超過600項,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對國家經濟建設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在公共服務、支撐重大工程建設、應急救災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人才創新活力不斷提升
5年來,國家局致力于完善創新體系,為人才發揮作用打造理想平臺。積極探索符合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需求的創新平臺建設新路子。掛牌成立測繪行業首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為科技成果順利轉化搭好平臺。與國外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成立了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走向世界搭建重要平臺。成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協同創新聯盟和創新中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局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由“十一五”末的17個發展到目前的28個,初步形成全國覆蓋、協同創新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平臺基礎。加強產學研用結合,推動輻射地方和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形成全國行業科技發展一張網。創造寬松環境,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廣大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激發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需要寬松和活躍的政策環境和創新氛圍。
5年來,國家局不斷營造讓廣大科技人員滿意的科技創新環境。堅持“放、管、服”相結合的方針,一方面積極落實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種種“福利”政策,“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尊重科研規律,允許科研失敗,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加強對科技項目、科技人才和創新平臺的管理。做到既寬松,又有序,最大限度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
關山初度路猶長。5年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與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最高科技水平仍有差距,科技創新也存在著短板與瓶頸。我們將以習近平同志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為引領,堅決貫徹執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測繪精神,凝聚全國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職工的智慧與激情,全面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本文由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
測繪地理信息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滄海巨變。回首來路,初心不忘;展望未來,奮楫爭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之際,4篇通訊,展示各地各單位40年來披荊斬棘、開拓奮進的發展歷程,呈現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
“北斗”導航 —— 院士的人生堅守
年逾七旬仍堅守前沿攻關,中國工程院院士、某衛星導航定位總站高級工程師譚述森——用“北斗”導航人生 【事跡回放】 譚述森,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某衛星導航定位總站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衛星導...
徠卡全站儀船舶行業解決方案
一、方案概述 徠卡船舶測量解決方案是由徠卡專業的全站儀搭配徠卡本地化團隊開發的造船助手組成,是徠卡針對于船舶行業的相關造船企業在船舶建造過程中對船體構件進行分段測定、分析,附加計算、點位檢測、...
GPS不再是唯一選擇,北斗三號衛星體系即將建設完成
古有司南,今有北斗。 衛星導航定位市場長期被GPS等國外企業壟斷的情況下,國產自主研發的北斗三代導航衛星將迎來“全球時代”的關鍵時刻。 而說到北斗導航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之路,少不了孫家棟的貢獻。...
CORS賬號免費升配千尋位置全面開放5星16頻服務能力
8月18日,千尋位置全面開放5星16頻服務能力,千尋知寸FindCM所有格式的賬號,都正式支持全星座、全頻點衛星數據解算。千尋知寸FindCM再次升級,以市場主流設備可以發揮和應用支持5星16頻衛星數...
同濟大學測繪工程專業鄭玨鵬
鄭玨鵬來自廣東梅縣的一個普通家庭,2013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圓夢同濟大學,進入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學習。 一、使命使然,出色完成兵役任務 從小就喜歡軍旅題材電視節目的鄭玨鵬,對熱...
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在長距離跨海高程傳遞中的應用
跨海大橋越建越長,跨過大海,傳遞高程,建立與陸地統一的高程基準讓我們頭都大了!距離太遠,已經突破了規范要求和常規方法的極限。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借助第三方半自動化軟件,專項設計觀測方案,0.5″超高...
中海達TS5 PRO:高性價比RTK,助力精準測量
中海達TS5PRORTK:高性價比之選,助力精準測量 在工程測量領域,RTK設備的性能直接影響著測量效率和精度。中海達TS5PRORTK憑借出色的性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