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和GPS能有什么結果——解讀中美導航系統合作
12月上旬,中美雙方簽署《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兩大衛星導航系統將實現民用信號互操作。
消息傳出后,引起部分讀者不解:兼容有何意義?是否意味著北斗將技術拱手相讓,GPS不勞而獲?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1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解讀了此次合作。盧曉春表示,該協議的簽署具有歷史意義,將為用戶帶來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此次《聲明》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國際電聯框架下實現射頻兼容,兩系統民用信號B1C和L1C實現互操作,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號,無需顯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盧曉春介紹,根據衛星導航系統的工作原理,接收機需要同時“看到”至少4顆導航衛星,才能實現定位。如果使用單一導航系統,可能在某一區域上空衛星數量有限,冗余不足,一旦接收機與某顆衛星斷開聯系,會影響定位服務的持續性。北斗與GPS實現互操作以后,用戶用一臺接收機能同時接收兩個系統的衛星信號,如GPS衛星數量不夠的話,還有北斗衛星,定位的穩定性和精度會更高。
簡單來說,通過信號兼容,相當于把原本各自為戰的導航系統整合成一個大系統。目前,中俄也在推動北斗與格洛納斯系統的兼容互操作,已進行多次會談,收效良好。無論從用戶需求還是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來看,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
盧曉春介紹,除了信號,衛星導航系統之間的兼容協調還包括多個方面。
例如頻率資源。盧曉春說,國際電聯規定衛星導航的頻率必須在L波段一個有限范圍內,先到先得。在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初期,GPS一家獨大,占據了大部分頻段。格洛納斯也占用了一部分。北斗起步較晚,所剩頻率資源極為有限,需要按照國際電聯的規則,和先到者協商。2015年年底,我國與美國達成一致,在GPS發送信號的頻段內,北斗可以在不構成影響的前提下共用頻率資源。
同時,導航衛星受到軌道資源限制,因而星座軌位存在兼容問題。此外,各導航系統的時間系統、坐標體系都需要實現兼容互操作。
2006年,聯合國成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目的就是協調各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促進合作發展。基于該平臺,北斗積極與其他導航系統開展合作。
盧曉春介紹,2018年1月,北斗和GPS將在我國進行第三次會談,繼續推動雙方的合作。“為此我們已經成立了4個工作組,分別負責兼容與互操作、星基增強、服務性能的監測評估以及應用等方面。”她說,“如果有新的合作意向和方向,我們也會繼續跟進。”
更多相關
千尋位置引領自主技術創新突破
2020年10月,華為推出Mate40系列旗艦手機,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車道級導航功能,實時顯示用戶所在車道位置。2020年11月,小鵬汽車智能轎跑P7,通過OTA升級,在深圳、重慶、杭州等高速公路...
GPS簡介:GPS定位原理、GPS測量的特點、GNSS-RTK使用流程
GPS全稱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軟件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軟件,其英文全稱為GlobalNavingatioSatelliteSystem,GNSS。GPS/GNSS是伴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而建立起來的...
魔星互聯網功能介紹——五大法寶,何止于測
魔星是海克斯康集團的全新品牌,已推出MT20i全站儀,MG20i接收機,MT26i全站儀等三種型號儀器,品牌不滿足于僅為用戶提供精準、高速、耐用的測量儀器,更致力于將海克斯康的測量技術與前沿的互聯網技...
第五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競賽-地圖繪制員職業技能競賽開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方測繪杯”第五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地圖繪制員賽項在美麗的浙江杭州正式拉開帷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競賽組委會常務副主任宋超智,浙江省政協副...
700個智慧城市,實現“雙碳”,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是什么?
摘要:我國已有超過700個城市(含縣級市)在規劃和構建智慧城市。這一個龐大的城市工程在“雙碳”目標明確之后,再度成為當前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大焦點。....
北斗導航打造世界級的“中國精度”
精度達“厘米級”,誤差在數厘米之間。如此不可思議的定位精度是中國“夔龍系統”的建設目標。2016年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向外界發布,該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并且給出了關鍵時間節點:初步計劃2...
ZOOM75/ZOOM95全自動馬達全站儀
中緯測量系統隸屬于海克斯康集團,中緯測量系統(武漢)有限公司是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集團在中國本土投資的獨資企業,產業立足中國,產品面向全球。“中緯”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光谷”,是東湖高新技術...
徠卡BLK360和徠卡BLK2GO——那些你不了解的事兒
近幾年,徠卡測量在實景掃描領域陸續推出小巧精妙的迷你激光掃描儀——徠卡BLK360,以及便攜高效的手持實景掃描儀——徠卡BLK2GO,兩款產品一經發布便在業內引起巨大轟動,并斬獲諸多獎項,給用戶帶...